分享到微信更多
[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乐器生产和出口大国,全球60%以上的产品在我国生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乐器生产和出口大国,全球60%以上的产品在我国生产。但同时,我国乐器大部份产品属中低端型。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艺术的普及,乐器行业应打造自有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乐器行业虽然是轻工制造业的一个小行业,但可延伸到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大市场,属于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现有两万多家乐器的经销商——琴行,乐器培训机构多达64万家,所以乐器产业延伸到琴行销售和音乐教育,也成为一个大产业。
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介绍,目前,我国有乐器制造商6000多家,但小微企业多,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57家(其中西乐器企业数148家,其他乐器及零件制造46家,中乐器37家,电子乐器26家),主营业务收入374.95亿元,利润总额25.10亿元。
“规模企业占全部乐器行业的销售额的55%,因此我国整个乐器制造业的规模约600亿元。”曾泽民说,我国已成为普及型音乐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所有大规模生产的产品60%以上在我国生产,例如我国钢琴年产量36万架,约占了全球产量的70%。
我国既是乐器制造第一大国,也是乐器出口第一大国。其中,各种管乐号总产量100万支,出口63.6万支,出口比例接近70%;提琴是110万支、吉他400多万把,出口都接近70%;手风琴、电声乐器年产800多万件,出口500多万件。2017年,乐器行业出口额15.48亿美元。
同时,我国进口的乐器也每年递增,2017年进口额4.03亿美元,同比增长7.21%,主要是专业用高端产品。“我国乐器进口的都是中高端产品,出口的多是普及型。”曾泽民说.
近年来,我国乐器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珠江、长江、海伦为代表自主品牌逐渐成长,部分优势企业的产品能够达到专家使用和大型音乐会演出的要求,多次获得各类国内外大奖。
虽然我国乐器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产品总体处在全世界乐器金字塔的下端,60%左右的属于普及型乐器。除了提琴在国际上中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外,管乐、打击乐、钢琴、手风琴、口琴等基本上以普及产品为主,少量可以达到中档水平,这与世界第一大国的乐器生产和出口地位极不相称。
“我们在乐器的材料装备和工艺上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现在的骨干企业,基本上能达到国际上同档产品的水平。我们差距是品牌、创新和人才。”曾泽民说,尤其是音乐类制造业人才和工匠人才缺乏,“很多公司老板不懂音乐,他们仍然以制造加工普通产品的眼光来看待乐器产品,而不是作为音乐舞台的艺术品对待。”
进入新时代,乐器行业要为人们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对此曾泽民认为,必须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加强品牌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首先,乐器行业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立志为人们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为逐步实现“音乐是生活的刚需,乐器是家庭的标配”目标而不懈努力。
“期待广大乐器企业正视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的突出问题。”曾泽民说,针对行业企业实际,中国乐器协会确立了向“双中高”迈进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用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来拉动产业升级、品牌升级和质量服务升级,扩大中高端产品规模;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根据需求联合攻关,实现重点技术难点上的突破,满足中高端人群的需求。
其次,推进品牌提升和国际化战略。我国乐器制造企业要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工作,潜心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提升了整体品牌形象。通过中高端产品的拉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第三,把产业链延伸到音乐教育、社会音乐生活,组织承办和参与各类国内外大赛和大型活动,注重乐器性能和演奏音色的比对测试,找差距倒逼产品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此外,应该严把质量标准,防止进口二手钢琴冲击国内市场。去年我国从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了12万架二手钢琴(这些不在进口钢琴统计之列),经过没有资质的厂家维修、翻新、出厂,缺乏质量保证和稳定性,售价仅三五千元,用于社会教学机构,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视频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论点和本频道无关
Video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delet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实现高端乐器 “中国造”,我们该如何发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