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学术规格、参会人数均为历届之最

原创 王芳 演艺科技传媒 2016年12月05日 17:03 北京

12月3日~5日,2016第五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协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承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及海外的相关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剧院、乐团的专家学者,以及乐器企业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主持。

全国乐器学研讨会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成功组织召开了4届,对于推动中国乐器学的理论研究、乐器学教学及乐器的生产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的研讨会主题涉及三个方面,乐器声音分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乐器制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乐器结构与自然生态的关联性;活动形式包括主题发言、圆桌讨论、参观考察。学术规格、参会人数均为历届之最。

 

乐器声学与生态学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应有勤在对乐器上泛音的不同发声方式作出比较的同时,把乐器的泛音与人声的泛音作了比较,提出呼麦等泛音唱法属于用耦合共鸣来放大谐音的发声方法。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付晓东从物理与心理两个角度对乐器音色进行分析,进一步澄清对音色的理性认识。

此外,乐器的生态问题是本届研讨会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饶文心介绍了中亚乐器生态区系的琉特类属;韩宝强讲到乐器的“味道”,分析了影响乐器味道的因素,认为其基础都来自生态环境;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王博的发言主题为乐器形制与自然生态的关联;南京艺术学院讲师刘文荣提出乐器中族群认同的概念,强调在历史语境中看乐器。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杨志刚、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王丹介绍了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对维吾尔族乐器材料、形制的影响,以及21世纪以来维吾尔族乐器的研究进展。

 

乐器音响分析与测量

随着音乐发展及科技进步,探索和研究乐器的物理科学特点以及对声音的分析,成为音乐领域的热门学科。

关于乐器音响分析与测量,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杨波、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杨阳,以及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中国计量研究院力学声学所副研究员牛峰、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工程师邓小伟、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讲师肖仲喆做了主题演讲,介绍了不同的计算机软件、声学计量测试设备、数值仿真模拟技术、小提琴整体声振动和固件振动的测试系统、信息提取方法等在乐器声音研究方面的运用情况。

 

乐器工艺与发展趋势

36位参会代表的发言中,有11位的主题涉及乐器工艺与发展趋势。

新加坡民乐团竹笛制作家黄德成、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林龙平、中国竹乐团团长王巍分享了乐器标准制作尺寸的确认、南箫的制作现状及竹制乐器的选材。

中国戏曲学院演奏员刘正辉带来环保仿生皮制作的京胡,并现场演奏。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琛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簧管乐器考察成果——楚雄彝族双管“哔噜”。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赵广运、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丰子一、西安音乐学院工程师胡倩如分别对箜篌、古琴、钢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开分析。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子晋以steel drum、Hang drum、oval的发展为例,探寻乐器设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随后,王蕾、王逸驰分别对水晶钵和无忧鼓的生产工艺、智能乐器的开发流程及技术制造等进行演示及介绍。

管风琴专题

管风琴的历史体现了人的文化创造,它的音乐气势磅礴、音色丰富、音量宏大,能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管风琴专题版块,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王晡介绍了西方音乐史学中的管风琴;德国斯图加特IBP声学研究所所长Judit Angster分享了其所在研究小组对管风琴声音、结构、运作功能的研究情况;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宏亮带来具有颠覆性制造工艺的笙,供与会者现场感受分置式末端发音对声音的影响。

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专题

《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课题已经于9月24日通过验收。今年的研讨会上,低音拉弦乐器的部分改良成果进行了集中汇报与展示。香港中乐团乐器改革家阮仕春、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长沙文琴协会会长文正球、江苏凤灵乐器集团副董事长钱富民、上海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洁分别以环保胡琴、低音革胡、文琴、贝拉琴以及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研制与开发为主题做发言。

乐器的改革与研发除了易于驾驭、方便演奏之外,还需要在音准、音域、音量、音色等方面认真研究。目前的改革成果只是阶段性的,乐器改良事业还要不断创新完善,与时俱进。

乐器学与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铁梅、大连音教科教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群力、北京龙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剑羽、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梁晓晶分别针对民族乐器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的实施,键盘式音乐电子示教板、MIDI智能音乐电子示教板的授课特点和使用效果,中国乐器数据库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分享。

课堂乐器教学目前还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将丰富多彩的乐器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电子示教板等设备的课堂应用,降低了学习钢琴、键盘乐器的门槛,适合集体教学使用,对提升音乐理论与基础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效果。

中国乐器数据库是中国音乐学院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该数据库试图以多种检索方式切入,对中国2000多种民族乐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音乐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者还对有关乐器数据库的相关问题、乐器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乐器学会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参观了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课堂乐器教学目前还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将丰富多彩的乐器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电子示教板等设备的课堂应用,降低了学习钢琴、键盘乐器的门槛,适合集体教学使用,对提升音乐理论与基础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效果。

 

中国乐器数据库是中国音乐学院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该数据库试图以多种检索方式切入,对中国2000多种民族乐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音乐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者还对有关乐器数据库的相关问题、乐器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乐器学会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参观了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交流中与会者均表示,乐器学研讨会的召开为国内外乐器学同行提供了一个专业、开放的交流平台,对乐器学学科建设、乐器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第五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学术规格、参会人数均为历届之最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