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 NYO-China成立于2017年,旨在为中国年轻音乐家们提供世界级的资源和演出机会。
通过申请和选拔后,正式学员可以获得完全免费的住宿、交通、学费等。经过两周的集训后,乐团会参与巡演。整个过程,学员们还会获得来自中国顶级的音乐家的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NYO-China三位艺术家导师李青、陈光、马勇也参与其中。
今年,NYO-China迎来了第二届学员,21名团员走进北京耶鲁中心、国家大剧院、纽约大学上海分校,并在川沙钢琴艺术节和青岛国际艺术节巡演。
图示 第二届 NYO-China团员巡演
NYO-China执行董事Vincent Accettola认为,这支乐团的确填补历史空白。早在1948年,英国就成立了大不列颠青少年交响乐团(NYO-Great Britain),后来,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等24个国家都相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青少年交响乐团,而中国却迟迟没有。这与中国乐团音乐起步晚的原因有关,也反映音乐教育上的局限。
Vincent认为,中国学生并不缺乏乐团演奏的实力,但在国内的音乐教育中,成为独奏家的偏好导致乐团发展不足,这也是张宁和大多数成员在求学路上遭遇挫折的原因所在。
Marisa Steward在纽约拥有近15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她认为,在美国,成功音乐家的类型非常多元化,这为父母们提供了许多参照类型。而在中国,无论是家长还是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成为像朗朗一样著名的独奏家,这不仅有失偏颇,还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Marisa目前担任外联集团WEmusic项目的学术总监,该项目也是作为NYO-China赞助方,与NYO-China类似,它们都希望能将更多音乐家资源带给青年人,挖掘自身发展路径中的更多可能性。
转变音乐教育中的偏见是Vincent希望NYO-China达到的目标,这也是今年青年乐团缩小团员规模,从105人减至21人的原因,他们把专注点放在室内乐演奏上。
与大型管弦乐表演不同,室内乐演奏需要音乐家们之间合作更紧密,其中不仅包含各声部独奏,也包含协奏,而且不再有指挥。“去年演奏时,如果你出错了,还有可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因为大家听不出你的声部。但今年是小规模团队,如果你演奏失误,就很明显,每个人都要更集中精力。”
NYO-China的项目总监Nicholas Brown认为,让团员们在过程中学会彼此倾听非常重要。“室内乐的演奏要更为复杂,配合度等要求更高。你需要非常了解合作伙伴,才能知道怎样能协奏得同步。在过去两周的集训中,团员们几乎每天6个小时在训练如何彼此倾听,如果你听过他们今年的巡演会发现,成果绝对是惊人的。”
图示 NYO-China的两周集训 图片来源:NYO-China
在张宁看来,这个过程有点像是把每个人最不设防的“后背”交给团队其它人。“就像李青老师说的,其实室内乐并不是音乐和技巧的融合,更是人和人的融合。团员从天南海北不认识,到因为NYO-China相聚在一起,在几周之内,我们需要毫无隐藏的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这是我在美国乐团里不曾感受到的。”
对团员而言,他们与导师合作也更为紧密。“去年师生比例大概是1:12,但今年是1:5。学员们每天要和指导老师在一起呆6个小时,沉浸式体验增加,每个人都能得到最专业和最充足的指导。”Nicholas评价道。
尽管想要在两周之内,要求所有团员都高水平发挥并不实际,Vincent和Nicholas也意识到项目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他们认为这就是NYO-China存在的价值。“我们希望把这些年轻人召集起来,让他们看到组乐团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转变过往的刻板观念,让音乐发展多些活力。”
来源:海峡网 时间:2018-08-17 14:50:54 编辑:张录勇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中国音乐教育只培养独奏家? 青年乐团想要打破偏见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