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误解”是关于新疆“冬不拉”,讲真的,新疆的维吾尔人弹的乐器真的不是——“冬不拉”
在这篇文字的开头先提第一个问题,上面这张图中的维吾尔大叔弹的是什么乐器?
如果答案是“冬不拉”的话,那么遗憾的告诉你——答案错误。别急,继续往下看……
这篇文章缘起于几天前,一个少数民族朋友在后台留言,说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很多新疆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冬不拉”!
新疆人不知道“冬不拉”?怎么可能!
许多人都以为,“冬不拉”不就是,维吾尔族弹的那种像吉他的乐器嘛!
可惜的是这么想的人,都错了!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它和吉他还差着好几根弦的距离!
新疆的维吾尔人,真的不弹“冬不拉”!维吾尔人弹的那叫“都塔尔”
在文章继续前,再问第二个问题。
上图中哪一个是冬不拉?
怎么样?
是不是觉得都是“冬不拉”?哈哈
(答案见文章结尾)
包括冬不拉在内,新疆主要流行有4种弹拨乐器,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这4种乐器在各大电视、新闻、视频中出镜率很高,给很多人都留有印象,可是这4种乐器演奏的声音,粗略听起来都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也不深究,就觉得这类乐器都叫做“冬不拉”。
其实,现在所有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比如吉他、琵琶、三弦、蒙古族的托布秀尔、锡伯族的库姆孜、哈萨克的冬不拉、维吾尔的都塔尔…..,都能追溯到古巴比伦、古波斯时期的弹拨乐器上,仅仅是音箱、琴头、琴颈、琴弦数和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已,基本结构都差不多,当然音色也是千差万别。
把上图基本结构弄清楚了,下面的内容就好说了。
冬不拉
冬布拉是哈萨克族(重要的地方用黑体)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琴身(音箱)象梨子的形状,音箱面板上有出音孔,有2根琴弦,有琴头,用右手弹奏,音色铿锵动听。比较特别的是,传统冬不拉的琴弦一般用羊肠制作。
小结:冬不拉,瓢状音箱、有出音孔、有琴头、2根琴弦
都塔尔
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重要的地方用黑体)的民间弹弦乐器,琴身(音箱)象梨子的形状,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有2根琴弦,没有有琴头,琴声清脆、悠扬,由于没有出音孔,音量比“冬不拉”要小。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的意思是“二”,“它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小结:都塔尔,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2根琴弦
弹拨尔(坦布尔)
弹拨尔是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常用的乐器,琴身是梨形像半个水勺,琴身用桑木或红木做成,有5根钢丝弦,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音色明净,非常动听。
小结:弹拨尔,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5根琴弦
热瓦普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古代称“喇巴卜”。琴头部分是后弯形的,半圆形琴身。琴身用核桃、桑、杏、桐木等制作,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热瓦普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向后弯的琴头,一个是琴身和琴颈连接附近两边的突起装饰木。
热瓦普是一系列多弦乐器的统称,有很多种类,目前主要能看到的有新型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和多郎热瓦普(刀郎热瓦普)。这两类热瓦普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新型热瓦普像吉他一样琴颈上有一格一格的音品,而多郎热瓦普像小提琴,琴颈上是没有音品的。
新型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有音品
多郎热瓦普(刀郎热瓦普),无音品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冬不拉:梨形音箱、有琴头、2根琴弦、有出音孔
都塔尔:梨形音箱、无琴头、2根琴弦、无出音孔
弹拨尔:梨形音箱、无琴头、5根琴弦、无出音孔
总结完毕,来一起分辨一下,下面三个乐器分别都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弹拨尔、冬不拉、都塔尔,恭喜你!你出师了!
看看这下面这么严肃的出版物都是错的,这还是大中专院校指定参考资料!
这里公布文章开头的问题答案:
第一个问题答案:老大爷弹的是:都塔尔
第二个问题答案:图中1到4分别是:热瓦普(新型热瓦普)、冬不拉、弹拨尔、都塔尔
2018-03-04 由 花果疆湖 發表于文化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这事儿连新疆人都没搞懂,澄清一个全国人民的误解,维吾尔人弹的那叫“都塔尔”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