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 由 三泡视频 发表于文化
「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目光投向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现代化大都市——上海,大街小巷无不被流行文化所覆盖吞噬,但是你若是仔细寻找,你会发现上海依然有她最质朴的模样,也不完全像是一隻巨大的工业机器不停运转,也有她最为静心最为平和的一面。而这不为人知的娴静,是由音乐描绘出来的。上海民族乐器製造厂就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乐器製造中心,研发和开拓了很多乐器的形制。
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中,中国乐器都太有个性,所以很难有合奏的形式,也发展不出像西方交响乐的磅礴气势。这麽想可是大错特错了,中国从夏商开始,就有乐器合奏的记载,尤其是宫廷乐中运用更是广泛。现在中国遗存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中,丝竹算是中国乐器以组的形式表演的活化石。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及江浙—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丝」是形容用丝做弦的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竹」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笛子、箫等。除此之外常用乐器有常用的乐器还包括扬琴、三弦、笙、鼓、板,其中以二胡、笛子为主奏乐器。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丝竹乐的音乐主题大都比较简朴明朗.表现了民间吉庆的风俗情景。乐曲气氛热烈,情绪明快舒畅。演奏时往往由慢到快,形式上常用循环性的「重尾」 (即「合头」)和单曲板式变奏,或用领奏与合奏的「赛」等手法,使音乐情绪逐渐高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江南丝竹反映了江南人民爽朗乐观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对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由衷的热爱与讚美的感情。旋律大都较为轻快、典雅、细腻、流畅,并有绵延起伏等特点。在演奏时,各种乐器都根据同一个基本主题,通过旋律的装饰加花,奏法上的多种变化,力度上的强弱起伏,组合成和谐的支声复调,乐声悠扬,韵味婉转圆润。
伴随着丝弦与竹管乐器演奏出的轻柔、舒缓的旋律,也许会在你的想像中,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妙的情景:在冬日的阳光下,数株斜插的寒梅,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这就是江南丝竹《三六》或称《梅花三弄》所表现的乐曲意境。在那细緻优美、清新活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丽含蓄、朴素勤劳的性格,而且反映出江南地区山清水秀、丰产鱼米的地方特色。
细心聆听江南丝竹的人,会发觉城乡的丝竹会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来,农村的丝竹,粗朴遒劲,乐观爽直;城镇的丝竹,细腻婉转,清丽典雅。如今,来到江南,尤其是农村,还时常能听到江南丝竹的曼妙音乐。在悠扬的江南小调中,你会暂时忘却上海的华灯初上,忘却现代生活中忙碌紧张的状态,回到上海几百年前那个最清新最质朴的样子,依然能够记起上海这座江南水乡中流水潺潺,白牆黑瓦。
对非遗文化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通过自己的镜头来纪录传统文化,为传承非遗文化出一份绵薄之力。具体可通过登录中国江苏网来关注以及参与洋河「千名匠人·千年匠心」全国摄影大赛。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