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钦:藏传佛教宗教音乐中的重要乐器

2016-07-06 由 藏汉双语网 發表于文化

如有参加过藏传佛教法会的朋友,定会对法会一角那造型独特的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乐器在藏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在16世纪后半叶随喇嘛教一起首先传入内蒙古。今天藏汉双语网的小编就说说,喇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筒钦。

一、历史久远音色浑厚的特色乐器

筒钦又称“莽筒”、“铜冬”、“铜洞”、“大铜角”等。藏族、蒙古族吹奏乐器。藏语“筒钦”为大号的意思,康方言区、嘉戎方言区称“拉东” ,蒙古族称“毕利”、“毕利古”,汉称“大号筒”、“长角号”、“小铜角”等。它是喇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流行于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 肃等地喇嘛寺庙中。在藏族地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筒钦形象。

筒钦由受过训练的喇嘛演奏,奏时,喇叭口一端置于地下或放在木架上,奏者双手执乐器上端,常用循环换气法吹奏。筒钦有自己的曲目,筒钦的音色低沉、浑厚,听来颇有几分庄重威严之感。

2016-07-06 由 藏汉双语网 發表于文化

如有参加过藏传佛教法会的朋友,定会对法会一角那造型独特的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乐器在藏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在16世纪后半叶随喇嘛教一起首先传入内蒙古。今天藏汉双语网的小编就说说,喇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筒钦。

一、历史久远音色浑厚的特色乐器

筒钦又称“莽筒”、“铜冬”、“铜洞”、“大铜角”等。藏族、蒙古族吹奏乐器。藏语“筒钦”为大号的意思,康方言区、嘉戎方言区称“拉东” ,蒙古族称“毕利”、“毕利古”,汉称“大号筒”、“长角号”、“小铜角”等。它是喇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流行于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 肃等地喇嘛寺庙中。在藏族地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筒钦形象。

筒钦由受过训练的喇嘛演奏,奏时,喇叭口一端置于地下或放在木架上,奏者双手执乐器上端,常用循环换气法吹奏。筒钦有自己的曲目,筒钦的音色低沉、浑厚,听来颇有几分庄重威严之感。

筒钦古代用于军中,大约10世纪前,就已用于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国的宫廷乐队。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筒钦形象。现用于宗教仪式、喜庆等场合。流行于青海、西藏、内蒙古和新疆等地。

筒钦历史久远。现存古格王朝遗址壁画中,有描绘公元846年古格王国邀请著名印度佛教学者阿底侠来阿里传教的场面,画面里的仪仗队中有吹奏筒钦 的图像。现藏西藏萨迦寺、由明代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代第一位帝师、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领袖八思巴 (1235年—1280年)从内地返回西藏时的画面,画中迎接八思巴的队伍里,也有吹奏筒钦的图像。 当时流传的筒钦都比现在的小一些。上述可见,筒钦在藏族地区至少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16世纪后半叶,筒钦又随藏传佛教一起传入内蒙古地区。

二、双僧合作的演奏方式

演奏时,一僧侣双手扶持筒钦上节,两唇紧贴号嘴送气发音。在寺院里多将喇叭口置于地面上、木架上或寺院经堂顶层正面的矮墙上,在广场或行进中演 奏时,则由另一僧侣手提绳带 或肩扛喇叭口站立或行进。在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都有一些训练有素的吹奏僧侣。由于筒钦管长而粗,吹奏费力又难于控制,常使用循环换气法吹 奏。每支筒钦都可 发出三个乐音,即基本音(管的第一泛音)、上方五度的第二泛音和下方八度的基音,有时并可奏出基本音下滑大三度的下滑音。音量洪大,音色粗犷、低沉,令人 有阴森恐怖之感。各地寺院的筒钦,音高不一,基本音一般从F至B。每个寺院最少都有一对筒钦,较大寺院则有两三对或更多(音高统一)。常用于诵经、羌姆等 宗教活动中或在节日的前夕吹奏,多使用两支同时演奏。在藏族地区,常与嘉令一起合奏,筒钦奏长音作为辅助声部。有时还常与嘉令、神鼓、布哉等乐器一起演 奏。目前,在西藏拉萨哲蚌寺和大昭寺里,还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筒钦乐谱,藏语称养义。经常吹奏的专用乐曲有《额岗哈节》和《简乃斯》等。前者是一首宗教节日 前夕僧侣们在屋顶吹奏的乐曲,表示节日即将开始,“额岗”为藏传佛教密宗活 动场 所,“哈节”为奏乐贡佛之意。后者是一首赞颂观音菩萨的乐曲。在世俗音乐活动中,筒钦用于寺院所属的藏戏团的演出中。

三、筒钦乐器背景介绍

中国的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流行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藏文创制于公元7纪前期,通行整个藏族地区。藏族信仰喇嘛教,除占主导地位的格鲁派(黄教)外,还有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

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典名著除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字、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文艺等方 面的专著如《藏文文法三世相》、《医方四续》、《青史》、《格萨尔王传》、《萨迦格言》等饮誉国内外。藏族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堆谢、囊玛、锅庄、弦子、 热巴等各种歌曲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折嘎、喇嘛玛尼等说唱音乐广泛流传于民间;藏戏深受人民喜爱;宗教音乐森严而别致,寺庙中使用的古老乐谱 (央义)是一种独特的曲线谱和形象图谱。藏族吹管乐器有芎令、尕尔巴芎令、藏族鹰笛、雁骨笛、冈令、扎令、筒钦、嘉令等。弦乐器有牛角琴、扎尼、铁琴、必 旺、根卡等;弹拨乐器有卡旺、扎年等;打击乐器有阿尕、兹八、厄尕、达玛弱、桑涅、定夏、额、布简、绕鲁、响铃、锣等。堆谢、囊玛等歌舞的乐队由扎年、根 卡、铁琴、横笛、厄尕等乐器组成;宗教乐队由筒钦、嘉令、额、布简等乐器组成;民间藏戏乐队仅用一个额和一个布简。

四、保养方式介绍

筒钦在民族乐器中属于较重要乐器,因此就需要乐器的所有者对它要精心的爱护。有了属于自己的筒钦,了解维护和保养知识就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几个维护、保养筒钦的建议:

一、筒钦体积较大,练习中或演奏排练时放置它要小心,不要将伸缩管磕碰,造成移动的不灵活。可以购买一个筒钦专用支架,用于筒钦放置。

二、伸缩管内、外管要保持清洁,三、四天要用软刷和柔软的干布擦净,上专为筒钦伸缩管特制的润滑油,以保持伸缩管的灵活性。

三、尽可能的在室内练习吹奏,以免在室外吹奏伸缩管进尘土,损伤内、外管。

四、每两个星期清洗一次筒钦,清洗时可以滴入一、二滴筒钦清洗液或家用洗洁液,反复清涮至干净。保持筒钦的清洁。

五、每次吹奏完,一定要将号身内、伸缩管内的水排除干净,以免积留的水分腐蚀号管。

六、调音管要经常保持润滑,一个月要换一次润滑油。

七、号身外部禁止用任何擦铜的清洁剂,因为好的筒钦号身都有一层漆膜保护,如用擦铜的清洁剂,会损坏筒钦的外表。如果号身不洁净,可以用软布或麂皮沾湿或者用哈气擦净即可。

八、在演奏完后不要用清洁剂擦拭。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筒钦:藏传佛教宗教音乐中的重要乐器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