觱篥是古代一种簧管乐器名
2017-06-26 由 乐器空间 發表于文化
这是觱篥,别再叫唢呐
最近《楚乔传》正在热播,在第14集燕洵世子一个人在松树下吹着乐器,深情款款,充满了忧思,表现了即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心爱之人的留恋,很多人在问世子燕洵吹的是什么乐器,有的观众的弹幕中说是唢呐,竟然还有很多人点赞。其实,这种乐器叫觱篥,并不是唢呐。
觱篥是古代一种簧管乐器名。以竹为管,管口插有芦制哨子,有九孔。又称“笳管”、“头管”。本出自西域龟兹,后传入内地,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乐的重要乐器。《旧唐书·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隋开皇初年(581年左右)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后在隋唐九、十部乐中应用颇广,有大筚篥、小筚篥、双筚篥、桃皮筚篥等形制。管子在宋代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有头管之称。早期管为竹制。唐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南山截竹为筚篥”。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剪削干芦插寒竹”。宋《乐书》:“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元史·礼乐志》:“燕乐之器,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七窍”。至明代,管身改用木制,《明会典·大乐制度》:“头管,以木为之……,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哨”。木制管的音色更为淳厚。明清两代,管子广泛流行于民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楚乔传》中的这种乐器不叫唢呐 而是觱篥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