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退休司机研发“奇”琴 一把琴三种音色四种奏法
2016-09-22 由 重庆时报 發表于新闻
一把琴,既能够演奏二胡,还可以演奏板胡、坠琴,这样的琴,您见过吗?近日,北碚区一位酷爱音乐的退休老人和木匠一起,共同研发出了这样一款特别的琴,可以演奏出三种乐器的音色。
三种音色四种奏法
今天下午,在北碚家中客厅里,退休工人陈光杰老师穿着简单的白色短袖,带着一顶编织帽,悠哉地拉着一把“奇特”的琴。
这把琴的琴身是原木色的四边形,琴身两侧有两个雕花音空,像古代庭院里的隔墙窗户。琴身下面还有两个黑色的小月牙组成一撮“小胡须”。有趣又独特的琴身上插着三根相连的黑色“长管”,最漂亮的还是两侧“长管”上雕刻的双头龙身,使整把琴看上去古香古色,风韵十足。
陈老师告诉重庆时报记者,这把琴是二胡、板胡、坠琴的结合,在坠琴上加一根弦,又成了弹拨乐器,类似于大板胡。而在音域上,板胡为高音,二胡是中音,坠琴或大板胡则负责低音。三种音色,四种弹法,没想到一把琴就搞定了。
设想、设计、制作、改动 耗时半年多
陈光杰2002年退休前是一名客车驾驶员,从小就喜欢研究民族乐器,特别对拉弦乐器深爱有加。他告诉重庆时报记者,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学拉二胡,但后来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没动过了,后来工作之余喜欢研究音响、无线设备、维修电器之类的,喜欢动手,退休之后又把拉琴捡了回来,学习了很多拉弦乐器。
但是每次外出活动,肩上就要背着好几把乐器:二胡、板胡、高胡、坠琴……着实让陈老师大呼“好累啊”。于是,陈老师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改变单件传统拉弦乐器,将其组合为一体?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陈老师半年多来都没有睡好觉,半夜在床上想来想去,却越想越兴奋,一有点子,就赶紧起来作画。这期间,陈光杰结识了长于国画,精于木工雕刻的工艺美术大师罗模书先生。罗先生说,自己从来没看到做这种琴的。“后来我还是和他把这个事情接了,我觉得我肯定有把握做得了,因为我有这么多年的木工基础。”
罗模书按照陈光杰的设计图纸制作,两人共同交流、修改,最后陈光杰效音、审音、开放音孔,从设想、设计、选材、制作、改动,一共耗时了半年多,最后做出了三把琴。
陈光杰告诉记者,其中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保证民乐器的原汁原味,乐器的结构、放音孔的大小设定都很重要。
以后外观更小巧 增加高胡和中胡
目前,陈光杰和罗模书已经申请了专利,作为国内拉弦乐器中的第一把琴,民乐爱好者戏称这把琴是“中华第一琴”。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研究,将这把琴做得更精美。
陈光杰说,现有的三把琴只是外形不同,功能都差不多,会挑选出造型和美感最强的一款,一切围绕拉弦演奏技巧而改进,增加高胡和中胡。
“我就想把这个琴的体积再缩小一点,把它的结构和面板布局再调整一下,这样便于传统的方法来演奏,任何人拿到都可以上手。”
陈光杰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只是玩个新鲜,现在要跟着国家潮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改革传统的民族乐器。
重庆时报记者 任重 实习生 陈钰颖 cqtimes70221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that it will be
deleted immediatel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一把琴三种音色四种奏法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