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演奏中肢体动作其就是艺术二度创作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变幻多端的静态与动态的肢体动作,直接作用于使审美者产生感官美感与共鸣。
肢体语言渗入到了各种不同的述说领域,相较来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过程中的肢体交流当属于一种举手投足、自发性、即兴式的表现状态。
而在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范畴里,肢体语言经过艺术家们的“夸张性”处理、加工后,则凸显的更为艺术化,继而通过肢体艺术的表达,艺术家可将他们的思想,作品寄托的情感内容更为直观的表现给观众。
故,经过提炼加工的肢体语言,成为了一种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化产物。
“美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与适中”,这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运用在乐器演奏的肢体语言上,再为合适不过了。
在恰当的地方通过合理、和谐的肢体语言来生动、形象的塑造艺术作品,这就是美的;在不恰当的地方杂乱的、做作的、多余的使用肢体语言,不免画蛇添足,这不仅破坏了艺术作品的价值、摧毁了艺术作品的形象、降低了艺术作品的层次、阻碍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更会扭曲美的意义、美的概念、美的形态,这就是丑的。
因此,在笔者看来,肢体动作的美就在于恰当与不恰当,协调与不协调,这就是乐器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审美规律。
同绕“肢体语言与乐器演奏”这一话题,深入来看:
肢体语言对乐器演奏中音乐的表达具有怎样的影响?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舒适、自然的将肢体语言融入乐器演奏中?如何合理有效、恰如其分的在乐器演奏中运用及发挥肢体语言?同为艺术范畴,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的运用与在戏剧、戏曲、舞蹈上的运用存在着怎样的区别?演与奏、视与听有着怎样的关系?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占有多大的比例?怎样使肢体动作更具语言化?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具有怎样的审美价值?
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数位当今活跃于舞台上的演奏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剖析,这就是本期“大家谈乐”栏目,所为您呈现的精彩内容。
盛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我觉得,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的作用就是它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段。就好比一幅好画,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也不行,肢体语言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曾经讲过,在中国演奏只有先抓住观众的两只眼睛,才有可能抓住观众的两只耳朵。
所以,我觉得准确的、必要的肢体语言是能够帮助观众去理解音乐的。拿指挥来说,指挥通过手来说话,这也是一种肢体语言,他用手通过乐队再现他的意图,即使不懂指挥的观众也能够根据指挥的动作,去感受音乐的强弱起伏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肢体语言的作用。
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的运用与在戏剧、戏曲、舞蹈上的运用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主次的问题,乐器演奏其关键还是在于演奏者演奏的音乐,肢体语言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是辅助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
而戏剧、舞蹈更多地是强调通过动作、肢体语言去讲述、演绎具体内容或是抽象内容,肢体语言则成为了主体。
对于演与奏、视与听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观众欣赏音乐为什么要买票去听音乐会,为什么不听唱片,唱片从演奏到音响的完整性都是最完美的,为什么还要去现场观看?
很显然,因为现场演奏不仅能满足观众听觉的享受,同时也能满足视觉上的享受。
凡是技艺精湛的大演奏家,在他们的演奏中都能够融汇演奏行为与演奏音乐,跟观众达到心理的互动,更好地将音乐的情绪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传达给观众,帮助观众去理解乐曲情感的表达。
而要想肢体动作更具语言化,这离不开演奏者方方面面的修养与修炼,其与演奏者的人格魅力、个人修养、人品、追求、格调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吴玉霞(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是诠释一首作品最重要的一个依据。
要想舒适、自然地将肢体语言融入乐器演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与神的统一,就要把握好肢体语言与音乐表达的协调性,肢体语言包含了人外形的动态,呼吸、精神面貌,对作品的认知,以及对基调的定位,这些决定了演奏者对肢体语言的表达。
一首非常抒情写意的作品,你用很夸张的肢体语言的话,就与音乐不搭调、不匹配,一首非常气势磅礴的作品,你演得很淑女的话,也不搭调。
所以,我觉得肢体语言一定要和音乐的性格相吻合,这样音乐的表达才能由内而外、自然地心声流露,形与神才能高度统一。
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的审美价值的体现在于演奏者对于艺术、对音乐品格塑造的认知。
每一个人的艺术认知是不一样的,一个成长的个体在每个阶段的艺术认知也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其关键在于演奏者对音乐性格与基调的把握与认定。
若是演奏者认为这首作品是非常灵动与活泼的,那么他的演奏就可以稍微轻巧、活泼、动感一点,因为音乐的性格已经营造了这样的音乐氛围,而不能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去做。
我们不能完全把自己的个性放在作品里面,可能有些作品适合自己的个性,有些作品可能就不适合,或者是逆向的,这时候诠释者自己的艺术品味、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等日常艺术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舞台诠释与音频制品不一样,如果光听音频的话,我们会注重对音色的追求与出神入化的表达,但是如果是有画面感、有舞台空间的,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舞台的表达,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和音乐的性格、受众群体的审美情趣相吻合,不能背离音乐作品,为了夸张而去做音乐表达,那就会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意蕴。
所以,我觉得肢体语言在乐器演奏中的审美价值强调音乐表达由内而外、自然地心声流露,根据作品的音乐内涵,在表达过程当中形和神的统一。
柚子练琴 2018-01-12 15:11:59
视频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论点和本频道无关
Video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delet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環球樂器博览网 » 肢体动作在乐器演奏中的运用与作用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